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路徑探究
發布時間:2023-05-23 責任編輯:吳桢婧 來源:光明網
新時代國家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培養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需素質的合格人才,這是高校立足之本,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要時期,“立德樹人”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社會環境與個人素質兩個層面共同推進,缺一不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培養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需素質的合格人才,而立德樹人則是高校立足之本。高校教育的核心宗旨在于進行德育教育,這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問題,他們需要明确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以及如何培養人才,這是一項标杆任務。在我國的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現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并探索出一條可行的實現路徑,是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意義
高校立德樹人内涵。高等教育擔負着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責任,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則是高校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教育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項。立德樹人是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通過教育引導個體的全面發展和改變,從而培養出具備卓越素質的人才。所謂“明德”就是做人之本,“親民”即為人師之基。在《大學》中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立德”就是把好道德之門,“育人”則是從德育抓起。教師的師德與學生的品德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把培養和造就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才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标,努力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宗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德”,是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必須樹立的重要價值觀;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要求和根本任務來抓,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新時代,立德樹人的目标是培養那些懷揣着遠大理想、具備高超技能和勇于承擔的時代新人,他們将成為國家複興的重要力量。
高等院校肩負着培養人才、塑造人格的根本使命,這一現實意義不容忽視。高校通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新時代黨中央對高校培養人才的要求,已經使得立德樹人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從現實來看,高校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着多方面的意義。在當前社會發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現實任務。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一個健全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使其能夠擔當起民族複興和人民幸福的重任。首先,有助于實現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利于增強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今,在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中,越來越注重培養具備德才兼備的人才,進而将道德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緻力于塑造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将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社交範圍日益擴大,保持一種友善的道德态度與人交往,不僅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還可以拓展人際交往的廣度和深度。當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着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其次,有助于指導現代大學生在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适應社會發展需求。在當今這個信息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國際競争的激烈程度與日俱增,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挑戰。尤其是随着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使得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呈現複雜化趨勢。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涵。在高校教育中,不僅需要解決大學生品德修養方面的問題,還必須應對師德建設方面的挑戰,因此,“立德樹人”已成為當務之急。
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
通過運用德育理論,加強“立德樹人”的教育,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将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通過有效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标。當前,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水平已成為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任務。教師也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自身素質修養,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文化涵養、專業知識水平及人格魅力等,進而增強其親和力和感染力,最終達到以德育人的目的。以德育理論為指導,強化“立德樹人”的教育,堅持以學生德育教育為核心,引導高校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以自然、本真的德育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确的道德觀,同時加強學校的德育教育,從而全面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同時,采用多元化的智慧教育模式和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理論探讨。
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提條件在于師德師風建設的全面推進。在新時期加強師德教育,樹立良好校風,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将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和健全人格。高校應當以教書育人、師德為先,樹立師德師風,這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前提。師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有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獻身科學、追求真理等方面。作為高校德育的典範實施者,高校教師應當以自身的職業道德情操、高尚的品行、積極正面的形象和人格魅力為楷模,以身作則,成為大學生言談舉止的重要榜樣。教師不僅是教書育人的主體,同時也應該成為育人工作的引領者。作為教師,應該時刻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和知識儲備,以此為自己的責任。同時要注重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并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大學生自我道德教育的引導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根本途徑,也是其根本所在。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關鍵期,大學生群體呈現出多樣化特征,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同時思想和品行也尚未穩定下來。高等院校的教師應當根據不同階段和不同生源的大學生的本質特征,跟蹤他們的熱點話題或關注的問題,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态,遵循因人因事而教、因時而進及順勢而為的原則,對他們進行德育和思政的教育,并将自我德育教育理念融入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内心自發地淨化自己的心靈,從而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作者:吳桢婧,本科,教授,2003网站太阳集团)
來源:光明網 2023-05-23
鍊接:https://share.gmw.cn/reader/2023-05/23/content_36579221.htm
審核: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