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現場推進會發言摘登
發布時間:2018-01-22 責任編輯:王思乂 來源:中國教育報
統籌推進思政課課程教學和師資建設(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根據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工作部署,聚焦問題,精準發力,攻堅克難,全面提升,統籌推進課程、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打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
整體化布局,着力構築思政課建設大平台。一是全面部署推動。堅持從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政治高度抓好思政課建設,以首善标準不斷強化支持和保障。市委印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施意見,推出了一系列硬舉措,統籌推進課程建設。二是拓展課程體系。在辦好思政課必修課的基礎上,創辦“名家領讀經典”市級思政課,2017年下半年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等5門課程,組織近百位理論名家圍繞“治國理政”“理論創新”“全球治理”等重大主題,為2000餘名選課學生系統授課,同時安排青年教師擔任課程班主任、組織學生研讀經典等,培養了一批理論骨幹。三是深化“三進”實效。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第一時間組織專家編寫《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建議》,建立“市級示範+校級協同+校内集中”三位一體的教師備課機制,市級層面組織了500餘名一線教師集體備課,組織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把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精準化改革,着力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一是強化聽課調研,全面掌握教學“家底”。按照教育部“大調研”要求,組織近200位領導、專家深入各高校一線課堂集中聽課千餘節,形成書面報告百餘份。健全老幹部、老教師擔任教學信息員機制,每學期組織近60名信息員開展常态化聽課400餘節。二是強化改革驅動,着力突破教學“瓶頸”。設立20個思政課教學改革示範點,以3年為周期,對每個示範點每年支持經費20萬元,推動學校從學科、教學、師資、協同等方面綜合改革,強化思政課在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三是強化資源統籌,不斷提升教學“口碑”。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起來,以首都發展的生動實踐增強理論說服力,編寫《大國之都》《首善北京》等教輔讀本,舉行思政課社會實踐優秀論文評選,廣泛開展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組織150餘名博士生和千餘個“學習小組”在思政課教師指導下,深入基層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
貫通化培養,着力增強思政課教師能力。一是健全進階式培養體系。針對青年教師基本功較弱等突出問題,制定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建設階梯狀培養機制。二是建立開放式支持平台。在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建立北京高校思政課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思政課“開放研修平台”,組織教師網上選課、現場聽課、課後評課,每學期人均聽課超過20學時,開展互聽互學互評,變集中培訓為自主進修。舉辦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比賽、青年教師發展論壇,幫助教師練好基本功。三是營造立體式發展環境。實施“鑄魂工程”,每年組織思政課教師到革命老區、經濟開放地區學習實踐,組織他們到黨政機關挂職鍛煉。為百名思政課名師、骨幹教師拍攝人物肖像,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師德典型、教學經驗,形成良好輿論氛圍,展現思政課教師的精氣神。廣大教師表示,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使命感提升了,站講台的信心和底氣更足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