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林

發布時間:2023-06-01 



  • 單位:2003网站太阳集团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職稱:二級教授

  • 職位:院長

  • 出生:1967.1

  • 性别:男

  • 社會職務: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 聯系方式:578426598@qq.com

研究領域

武漢大學曆史系本科,湖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博士後;曆史學教授(2003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授(2005年),碩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項目評審專家;湖南省紅色文化研究及宣講科普基地負責人,長沙文化研究基地負責人,湖南省湖湘文化創新團隊帶頭人。

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共黨史、區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項目

1.國家基金項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個,其中1個“中國現代學術體系構建過程中唯物史觀的影響與作用研究”,結項優秀(2019年),1個“唯物史觀重建中國現代學術話語體系的曆程、經驗與當代價值研究”在研(2022-2025年);

2.省部級項目: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

3.市級項目:主持完成市級項目8個。

4.教改項目:主持完成省級教改項目3個,負責“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省級一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改課程;獲得湖南省教改“十大育人示範案例”。

負責的平台和團隊

1.湖南省“長沙紅色文化宣講教育”科普基地;

2.湖南省“湖湘文化”創新團隊;

3.長沙文化研究基地(所)。

論文與著述

公開出版著述10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公開發表論文120多篇,一半以上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及人大複印資料等複印摘轉。

著述代表作為:

1.《唯物史觀與中國現代學術體系構建》(專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綱要課程教學“微案例”》,主編,湘潭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3.《長沙曆史文化資源與旅遊開發利用》,主編,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年版;

4.《長沙通史》(現代卷),主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5.《陶澍的經世思想與實踐》(專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6.《辛亥革命與長沙》(5卷本),主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7.《民國學案》(6卷本),全書副主編,第1、6卷主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8.《融合創新的民國學術》(專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9.《民國時期學術研究方法論》(專著,博士論文),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中國近代學術史》(合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論文代表作為:

1.“中國現代學術體系構建過程中唯物史觀的影響與作用”,《光明日報》理論版,2019-5-8,《新華文摘》2019年第14期論點摘登;

2.“再論香港的去歸與大國的興衰”,《長沙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北京大學學報》2018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4期論點摘登;

3.“高估民國學術有失科學理性”,《中國社會科學報》(專家訪談)頭版,2017-3-29;

4.“長沙會戰與赤城愛國湖湘精神的彰顯”,《倫理學研究》(CSSCI)2015年第5期;

5."唯物史觀與中國現代政治學構建”,《湖湘論壇》(CSSCI)2014年第6期;

6.“陶澍經世思想的影響與地位”,《船山學刊》2013年第4期;

7.“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湖南社會科學》(CSSCI)2012年第1期;

8.“唯物史觀對民國學術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4期;

9.“從論戰看20世紀上半葉唯物史觀對民國學術的影響”,《湘潭大學學報》(CSSCI)2008年第6期;

10.“試論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11.“李大钊傳播唯物史觀的巨大貢獻”,《船山學刊》2007年第2期;

12.“試論賀麟着眼文化創新的‘和諧化合’說”,《湘潭大學學報》(CSSCI)2007年第5期;

13.“五四時期的東方文化中心與融合創新——以梁漱溟、熊十力為例”,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7年第6期全文複印收錄;

14.“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與政治實踐”,《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管理科學》2005年第10期;

15.“民國時期學術的主要特色與成就”,《光明日報》理論版,2004-12-21;

16.“求變求新的現代思想文化進程”,《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17.“學術興盛與方法創新——論民國學術研究方法問題”,《中州學刊》2003年第1期;

18.“實證方法與民國學術”,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3年第2期全文複印收錄;

19.“融合創新:胡适學術研究方法的特色”,《求索》(CSSCI)2003年第3期;

20.“民國時期西方實證方法與乾嘉考據方法之滲透與互補”,《湘潭大學學報》(CSSCI)2003年第4期;

21.“西學東漸與現代學術範式的确立”,《湖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1期列目;

22.“17-18世紀西方學者的中國文化觀”,《湘潭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2期論點摘登;

23.“‘新史學’的勃興與中西文化的融合創新”,《湖南師範大學學報》(CSSCI)1999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期列目;

24.“引進、消化、創新:百年巨變的科技強國曆程”,人大複印資料《科學技術哲學》1998年第4期全文複印收錄;

25.“船炮、憲政、民主:百年巨變的中國近代化進程”,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1997年第5期全文複印收錄。

榮譽與獎勵

1.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首批“百人工程”人選(2002年);

2.湖南省“121”人才(2011年);

3.湖南省新聞出版行業“學術領軍人才”(2012年);

4.湖南省青年學生“築夢導師團”導師(2014年);

5.長沙市“優秀社科人才”(2006年);

6.長沙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2007年);

7.系國家社科規劃辦、教育部項目評審專家;

8.“船炮、憲政、民主:百年巨變的中國近代化進程”,獲得湖南省委宣傳部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

9.《民國時期學術研究方法論》,獲得湖南省優秀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四等獎(2004年);

10.“17-18世紀西方學者的中國文化觀”,獲得嶽陽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2000年);

11.《辛亥革命與長沙》,獲得長沙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2年);

12.《陶澍的經世思想與實踐》,獲得長沙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4年);

13.獲得“全國社科學報優秀主編”(2008年、2011年)、“全國高校社科學報事業突出貢獻獎”(2008年)。

14.創作的“星火燎原微視頻”,獲得湖南省紅色文化優秀科普作品獎(2021年);

15.創作的“袁隆平與雜交水稻微視頻”等,獲得湖南省優秀科普作品獎(2021年)

16.“讀史立信傳承紅色基因,多維一體彰顯育人成效”,獲得湖南省教改“十大育人示範案例”(2021年)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