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現場推進會發言摘登

發布時間:2018-01-22 責任編輯:王思乂  來源:中國教育報 

建設思政課示範課堂 落實協同育人機制(中共武漢大學委員會)

武漢大學曆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把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核心課程,把緻力于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思政課建設的首要任務。根據教育部“打赢提高高校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學校着力加強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锲而不舍地推動學科優勢和教學優勢的“雙強化”和相互轉化。武漢大學擁有全國首批重點2003网站太阳集团和“A+”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校将馬克思主義理論納入一流建設學科,将思政課建設質量納入學科建設考核體系,完善學科帶頭人、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三位一體的運行機制。推出《馬克思主義大辭典》,啟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叢書,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承擔近20項國家和教育部重大項目,出版馬克思主義理論系列學術叢書40多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叢書12本、中國夢系列叢書4本。通過學科優勢反哺課程教學,以學科建設支撐思政課建設,用課程建設檢驗學科建設水平,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相互支撐、齊頭并進。

二是锲而不舍地堅持教學内容創新和教學方法改革的“雙推進”和持續探索。一方面堅持課堂為本、内容為王,增強思政課教學内容的親和力與針對性;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模式創新”,推進多元立體綜合教學方法改革。加強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組織課程組開展集體觀摩,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零時差”進課堂,開設“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戰略”試點課堂。鼓勵教師探讨教學方法,設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讨”等專項試點項目。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學相長。

三是锲而不舍地深化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雙創新”和優勢互補。嚴格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組織編寫的統編教材,精心設計知識點、教學模塊和講授邏輯。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适合在線開放課程特點的講授風格,用新時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運用慕課手段,增強課程的吸引力。武漢大學本科4門思政課必修課在線課程在國家級教學平台“愛課程”推出,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立體化理論學習社區,探索形成線上線下混合式思政課教學模式。在線課程受到師生廣泛好評,截至2017年12月,選課人數達到24萬。

四是锲而不舍地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雙發力”和有機融合。學校聚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組織開展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大調研、師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協同、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調整重構等,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改革,把價值觀的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課程。定期召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課建設聯席會,共探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陣地”協同育人機制。校領導帶頭講思政課和黨課,2017年講課40餘次。六院士團隊20年堅持面向本科新生開設專業基礎課“測繪學概論”,将無形的價值觀教育與有形的專業知識傳授深度融合,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載體。

下一步,武漢大學将着力提升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着力建設思政課“示範課堂”,發揮“示範課堂”引領作用;着力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探索适應新時代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特點的新手段和方式,打造思想理論融媒體新平台;着力落實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學校課程體系改革,實現所有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開創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新局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